兩年前曾確診乳癌的Hailey,在一次洗澡時察覺左胸有小腫塊。雖然內心已隱隱感到不安,但由於女兒即將赴海外升學,她選擇延遲就醫。待女兒安頓後,回港檢查結果證實乳癌復發。Hailey坦然面對病情,積極接受治療,但仍深切擔憂女兒的未來,希望見證她的成長並不讓家人憂心。
對於乳癌患者而言,診斷與治療只是第一步,真正令人擔憂的是癌細胞的擴散與復發。那麼,乳癌復發的可能性有多高?復發的高峰期究竟集中在哪些時段?以下將詳盡解答。
乳癌的出現對患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牽動著家人的情感與生活。看著至親與疾病搏鬥,家庭成員需要一同面對壓力並堅守彼此。對家屬而言,掌握乳癌的相關知識,理解及早檢查與選擇合適治療的重要性,能有效支持患者。如今市面已有基因檢測等工具,能協助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乳癌復發成因多樣,常見情況包括手術、化療或電療後未完全清除的殘餘癌細胞,以及癌細胞攻擊淋巴結後導致的風險增加。此外,患者的心理壓力、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等也可能影響復發概率。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資料,乳癌的復發風險最高集中在手術後的前五年,其中尤以頭兩三年最為顯著。但實際復發高峰期因癌症分型、治療效果與個人健康狀況而異。
復發早期的徵兆可能包括乳房或鄰近區域的腫塊、疼痛或皮膚異常變化。患者需定期接受醫療檢查,如血液指數檢測,並留意自身身體變化,特別是在復發風險較高的時期。
• 局部復發:出現在原手術區域或初診腫瘤附近,可能在術後數月或數年內發生。
• 對側乳房復發:癌細胞轉移至另一側乳房,通常在初次診斷後數年發生。
• 遠端轉移:癌細胞擴散至肺、肝、骨等器官,多見於晚期乳癌患者。
不同類型乳癌的復發風險亦有所不同:
• HR+乳癌:可能出現兩個復發高峰期,分別是術後早期與治療結束後的6至7年。
• HER2+乳癌:若未接受標靶治療,復發風險較高,但適當治療可顯著降低風險。
• 三陰性乳癌:復發風險集中在頭兩三年,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
遵從醫囑完成治療計劃,定期檢查,使用建議藥物如荷爾蒙或標靶藥物是關鍵。同時,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煙與過量飲酒,保持心理健康以減輕壓力,均有助於降低復發風險。
對於已診斷早期乳癌的患者,選擇基因檢測,能幫助醫生深入分析腫瘤特性,評估治療效果,制定更精準的個人化計劃。瞭解更多相關資訊可瀏覽官方網站或向醫生諮詢。
17 Jan
10 Jan
11 Jan
13 Jan
16 Jan
17 Jan
14 Jan
21 Jan
21 Jan
22 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