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中環上班的陳先生被腳趾劇痛驚醒,這已經是他今年第三次痛風發作。香港風濕病基金會2024年數據顯示,全港約有8%成年人患有痛風症,其中30歲以下患者比例五年間激增兩倍。究竟哪些「痛風症不能吃的食物」正在悄悄傷害香港人的健康?
痛風的發生與血液中尿酸濃度密切相關。當尿酸值長期超過7mg/dL(香港標準),過飽和的尿酸會形成針狀結晶沉積在關節,引發免疫系統強烈攻擊,導致:
香港醫學會提醒,若每年發作超過2次,可能發展為「痛風石」,造成關節永久變形。
當痛風在凌晨突然襲擊,患者常會出現以下症狀組合:
香港藥劑師學會提醒,急性期應:①抬高患肢 ②冰敷15分鐘/次 ③服用醫生處方的消炎藥...
香港醫療體系能提供什麼支援?比較公立與私家醫療選擇:
選擇 | 優勢 | 限制 |
---|---|---|
公立醫院急症 | 費用$180全包 | 輪候時間常超8小時 |
私家診所夜診 | 1小時內見醫生 | 針劑藥物另收費$500+ |
中醫急症服務 | 可配合針灸 | 不適合急性炎症期 |
香港藥劑師學會提醒,家中應常備「秋水仙鹼」等急性期藥物,但切忌自行增加劑量。若在假日發作,可考慮跨境到深圳港大醫院就診,費用約為香港私家的三分之一。
「飲碗湯補下身啦!」這句廣東阿媽的口頭禪,對痛風患者可能是致命陷阱。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經過4小時熬煮的西洋菜陳腎湯,每碗含有高達450mg嘌呤,相當於3罐啤酒的含量。更驚人的是,看似健康的「冬瓜薏米湯」因添加乾貝提鮮,嘌呤值竟比豬骨湯高出20%。
傳統智慧需要與時並進,香港營養師學會建議痛風患者改良煲湯方式:
早晨七點的美心MX,痛風患者該如何點餐?香港衛生署《外食族痛風指引》揭露驚人事實:一份普通的「餐肉煎蛋通粉」套餐,潛藏三大危機:
食物 | 危險成分 | 安全替代方案 |
---|---|---|
餐肉 | 每100克含160mg嘌呤 | 改用鮮牛肉片(55mg) |
通粉湯底 | 味精+雞骨粉熬製 | 要求清湯底或轉米粉 |
凍奶茶 | 高果糖糖漿 | 凍檸茶走糖+少冰 |
深水埗劉記粥店老師傅透露行業秘密:「而家嘅粥底都用現成湯包,痛風病人最好食白粥加薑絲,千祈唔好落油炸鬼。」
香港人年均海鮮消耗量達72公斤,但痛風患者真的要和海鮮絕緣嗎?養和醫院營養部最新研究指出,不同海產的嘌呤含量差異極大:
以每100克計算,帶子含有396mg嘌呤,而桂魚僅有60mg。更令人意外的是,新鮮游水蝦的嘌呤值(118mg)竟比急凍蝦(201mg)低近一半。香港海鮮業聯合會主席李彩華解釋:「急凍過程會破壞細胞結構,釋放更多嘌呤物質。」
銅鑼灣街市魚販阿權建議痛風患者採購原則:
深井燒鵝、蜜汁叉燒這些香港人最愛,危險不僅在肉類本身。食物安全中心檢測發現,市面常見燒味醬汁的果糖含量驚人:
每100克蜜汁含23克糖分,相當於5粒方糖。香港糖尿聯會註冊營養師周靖雯警告:「果糖會抑制尿酸排泄,一碗叉燒飯的醬汁,比肉本身的危害更大。」她建議痛風患者外帶燒味時:
疾病階段 | 尿酸值(mg/dL) | 飲食重點 |
---|---|---|
無症狀高尿酸 | 7-8.9 | 每日飲水2000ml+限制酒精 |
急性發作期 | >9 | 嚴格控制嘌呤<150mg/日 |
慢性期 | 6-7 | 均衡飲食+藥物控制 |
米芝蓮一星餐廳「營致會館」主廚蕭顯志設計的「痛風友善套餐」,證明戒口不等於放棄美味:
蕭師傅分享關鍵技巧:「用日本木魚花代替味精,鮮味足夠又低嘌呤。痛風患者最緊要識得『偷換概念』,唔係完全戒絕,而係精明選擇。」
08 Jan
10 Apr
17 Jan
10 Jan
14 Apr
12 Jan
13 Jan
16 Jan
17 Jan
14 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