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試過無緣無故感到天旋地轉、暈眩、站立不穩,猶如乘搭一架被巨浪翻滾的小輪上嗎?如果試過,症狀甚至經常發作,你就可能患上了耳水不平衡。耳水不平衡雖然不會有生命危險,但非常影響日常生活,下文就為你解釋耳水不平衡的原因、症狀及舒緩方法。
耳水不平衡的正確學名是「美尼爾氏綜合症」,是一種影響聽力及平衡的內耳疾病。人的一對耳朵均有內耳,內耳可以分為前庭和耳蝸,前者負責平衡,後者負責聽覺。
在前庭內,亦分半規管及耳石器官,前者是用於感知旋轉動作,感知三維世界的空間;後者則透過細胞產生感覺訊號,判斷身體移動的方向。而兩者裡存有膜狀的囊,囊裡充滿着淋巴液體(耳水)。如耳水突然增多,就會令毛細胞感知失衡,輸出錯誤的訊息給大腦,即使身體沒動,也會產生天旋地轉式的暈眩、站立不穩及嘔吐等不適,嚴重的話更會讓聽力永久受損。
根據研究指出,約每1,000人,就有1至2名耳水不平衡患者,大多數在二、三十歲時病發。
圖/KMOU
醫學界亦未確實發現耳水不平衡的成因。但大多數患者都受以下因素引起:
-內耳未能排出液體
-免疫系統失調
-敏感
-耳朵受病毒感染
-病毒性疾病,如腦膜炎
-遺傳
-頭部受創
耳水不平衡病徵
耳水不平衡的病徵與耳石症相似,最常見的症狀是頭暈,另有耳鳴、耳塞、耳脹、覺得身體失控地旋轉或嘔心的感覺。患者亦可出現間歇性的聽力下降,與其他人對話,時而清楚,時而模糊,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或舒緩,聽力會每況愈下,最終成永久受損。
耳水不平衡可以來得很急,在沒有任何先兆下出現,多數由其中一邊耳朵開始,隨時間慢慢蔓延至另一邊耳朵。以上症狀可能同時發生,並且持續數分鐘,甚至持續兩三小時,而且症狀可能出現得很頻繁,每週幾次,但有些人可能數月或數年才出現一次。
圖/Medicalnewstoday
如果想自我判斷,可以嘗試觀察出現的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每當起床或搖頭時會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持續時間很短,沒有耳鳴或耳塞的問題,很可能是耳石症。如果無緣無故就感到天旋地轉,並伴隨耳鳴、耳塞長達一小時以上,則較大可能是耳水不平衡。
如果始終分辦不到是頭暈或耳水不平衡,請盡快向醫生就診。醫生會以測試了解你的症狀、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多數會使用以下三種測試:
聽力測試:評估雙耳的聽力損失程度,同時測試患者語音辨別能力;
內耳溫差測試:利用熱水和冷水注入耳朵,刺激內耳的前庭功能,如果感到頭昏,證明前座功能仍能運作,如沒有任何感覺就表示前庭功能降低或受損。
耳蝸電圖測試:有助判斷病人是否患病,準確度可達七成。
圖/earassociates
到目前為止,治療耳水不平衡的方法有很多,但仍未有根治方法。依靠藥物加上生活貼士,有助改善症狀,減低耳水不平衡的影響及出現機率。例如服用止暈藥物、止嘔藥物,或注射止暈針等。至於反覆發作的患者,可嘗試服用改善耳壓的藥物及利尿藥等,促進耳水循環,或減低內耳淋巴系統的壓力。
有些人也可能要透過外科手術治療,例如抽走過多的淋巴液、破壞內耳迷路或切斷用於平衡的前庭神經以減少耳朵將暈眩信息傳送至大腦,但有機會令兩邊耳朵傳送致腦袋的平衡信息不一致,導致聽覺能力受損或者面癱,也有可能產生其他後遺症,因此手術並不是最常見的方法。如聽力受損至某程度,也需要配戴助聽器。
圖/Healthline
一旦出現耳水不平衡的症狀,應第一時間坐下以防跌倒,眼睛尋找一個固定目標凝視,如招牌、垃圾桶等,減少因暈眩而引致的眼球震顫,有助減輕不適感。
除服用藥物之外,病人需要長期作戰對抗耳水不平衡。首先可從飲食習慣方面入手,例如減少進食過鹹或醃製的食物,因體內鹽分過高有機會令內耳淋巴液積聚過多;盡量避免酒精和咖啡因,以免引發內耳水腫,減少病發的不適感;經常保持心境平靜開朗,每週進行適量運動也有幫助。
17 Jan
17 Jan
17 Jan
09 Dec
14 Dec
17 May
21 Jan
21 Jan
02 Aug